healtht.jpg (6320 bytes)


吃的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--內視鏡檢查,保證吃苦

「 吃苦」一詞,通常被用來形容精神或心理上受到考驗或折磨的狀態。接受「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」的過程,卻似乎恰好可以把這種抽象的感覺;很傳神地具體化。

查前,受檢者需禁食六到八小時-。檢查時,工作人員會為受檢者注射減緩胃腸蠕動的針劑,讓受檢者服下驅除氣泡(檢查中需充氣撐開消化管道)的藥水,並在其咽腔噴潑局部麻醉劑。稍待數分鐘後.使受檢者面向左側躺下,以上下齒咬住一張口器,醫師便可以開始進行檢查。內視鏡管的種類很多。一般來說,醫師可在直視下.從囗腔探入咽部,循食道上端開口將鏡管徐徐放入。如果檢查目的只在觀察食道、胃及十二指腸上部.通常只需花三至五分鏤即可完成。

這個過程中、受檢者會「 吃」什麼「 苦」呢?除了麻藥有辛辣感外,最常見的反應是噁心和作嘔。反應的程度因人而異,不過大體說來,上年紀的人咽部反射轉弱,有些人可以在幾乎無不適的狀態完成檢查。所以老人家因故需要內視鏡檢查,家屬擔心他「 受不了」的顧慮,往往是多餘的。年輕人就比較敏感.麻藥有時無法完全發揮作用。平均說來,男性又比女性反應厲害些。有趣的是,在過程中作嘔較頻,似乎不好過的男性,事後問他感覺,回答「 還好」的倒是不少。相反的,反應輕微看來表現不錯的女性,抱怨「 難受」的卻比較多。

有受檢者因胃充氣而略覺腹脹,感到「 疼痛」的情形則十分罕見。整體來說、檢查後的實際感覺和檢查前的想像相較,「 好過」的遠比「 難受」者多。

消化道內視鏡術的應用層面很廣。l以其所能發揮的功能和帶給受檢者的好處,來和受檢者「 吃苦」的程度相比,後者絕不應該是拒絕接受檢查的理由。

 

作者:施壽全醫師

回馬偕醫院

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(胃腸肝膽內科)   消化系內科首頁系統維護人 :GImaster
Copyright (c)  1997-2012; MMH All rights reserved.